抽动症科

  抽动症,也称为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Tourette综合征,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精神类障碍。反复出现多个部位运动性抽动伴发声性抽动。

  大部分抽动症,都是以这些“小动作”开始。

  一、只有抽才是抽动症吗?

  抽动症40%~55%可有前驱症状,表现为某些感觉异常或难以形容的不适感。比如:

  眨眼前的眼部灼烧感;

  喷鼻前的鼻阻塞感和清嗓音;

  发出呼噜声前的干燥感和咽喉痛;

  扭动肩膀前的瘙痒感;

  需要通过伸展颈部或点头才缓解的颈部肌肉紧张或痛性痉挛;

  伸展手臂或腿才能缓解的肢体紧缩感。抽动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临床上多以眨眼、吸鼻子、耸肩等面部的运动性抽动,或清嗓子、咳嗽、吐痰、打嗝等发声性抽动为首发症状。 因此,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的‘小动作’,却没有其他全身症状,家长就要小心抽动症了。尤其是5-10岁的学龄前、学龄期儿童。

  当然,抽动症障碍的症状不仅限于此。还有些复杂性抽动症患儿会出现模仿别人的语言、动作,说脏话,表情紧张、触碰他人等,这些都是需要家长注意的。

  二、为什么孩子会抽动症?

  抽动症具体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报道提示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生化代谢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合并感染:如感冒、过敏、拉肚子等;

  心理和精神:心理和情绪上喜欢追求完美;

  家庭社会环境:不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或单亲家庭、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

  压力环境:学习或父母严格、给予孩子过大的压力;

  不良的生活习惯:沉溺手机、电脑游戏,不良的饮食习惯,喜欢兴奋类饮料。

  三、不就是小动作多吗,长大肯定就好了

  抽动症是一种不由自主的一些行为的改变,比如说多动、任性,甚至一些肢体的不自主运动的发作。

  一方面是别人看起来不方便,觉得奇怪,还会使不了解病情对他有一种歧视,“他挤眉弄眼,抽鼻子、努嘴、耸肩、摇头,这个人怎么那样,那么淘气”。

  老师或者幼儿园的一些阿姨也对孩子产生一些误解,经常批评他教育他,但是不了解病情,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自卑。

  另外抽动症的孩子很多伴有多动。比如调皮捣乱,经常去骚扰人家,干扰他人的学习,干扰他人的活动,这样也是容易造成矛盾。

  另外患抽动症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会影响学习。

  换抽动症的好多孩子原来学得很好,后来学习成绩下降,大家经常发现抽动症的孩子都很聪明,有些都是前班上考试前几名的,但是抽动症发病以后,他的学习成绩受到影响,所以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抽动症的孩子,他腹部抽动发生,不仅影响他的正常生活,对孩子来说还会影响心理发育,以及影响智力发育,这些综合起来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v

  四、那么,什么情况需要就医?请根据以下五点自查

  .抽动症状每天都发生,持续超过2个月。

  2.抽动部位增多,出现秽语。

  3.同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强迫行为。

  4.伴随焦虑抑郁情绪。

  5.入睡困难、咬手指等等。

  因此,我们要多多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不要小觑任何一个动作。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必要时要到精神心理科进行心理疏导。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

点赞()
在线
医生
交通
指南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