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障碍可有眨眼、皱眉、咧嘴、耸鼻、清嗓子等表现,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症状交替出现。
银川济民医院抽动症科介绍,抽动障碍是排他性诊断,需要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完善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鉴别和排除与抽动症相似的其它疾病后方能确诊。
若抽动症状较轻,不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可以不需要药物治疗,严重者需要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可使用中药及外治治疗,如经颅磁治疗仪、针灸、耳穴、揿针等,可缓解抽动症状。
1.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障碍,俗称抽动症,并非坏习惯,指的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表现为身体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突然、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
抽动障碍主要分两种形式: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运动性抽动常表现为眨眼、皱眉、咬唇、噘嘴、张口、歪嘴、摇头、耸肩、扭颈、甩手、举手、踢腿、收腹等等;
发声性抽动常表现为清嗓子、吸气、咆哮、咳嗽、尖叫、叫喊、学动物叫,甚至反复说一句短语或一句脏话等等。
2. 孩子为什么会得抽动症?
目前医学界尚未明确抽动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推测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因素、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3. 抽动症有什么特点?
银川济民医院抽动症科介绍,抽动障碍男孩多见,一般起病于4 ~ 8 岁(有低龄化趋势),10 ~ 12岁呈现出症状加重。
抽动障碍特点是反复发作、症状交替出现。
感染、压力、焦虑、愤怒、惊吓、兴奋、疲劳、过敏、被提醒、父母管教过严、惩罚过多、观看恐怖片、过长的屏幕时间等都是抽动障碍的加重因素,而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睡眠、运动则有助于缓解抽动症状。
4. 抽动症有什么危害?
银川济民医院抽动症科介绍,长期或严重的抽动会对儿童生理、心理带来诸多危害,譬如社会交往中被孤立,自卑、退缩、以及同伴欺侮等,情绪上产生焦虑、抑郁、低自尊。
长期严重抽动所致的重复性非生理性运动可引起抽动部位疼痛和损伤。
此外,抽动常伴有诸多共患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品行障碍、攻击行为、自伤行为等。
5. 如何诊断抽动症?
抽动障碍是一个排他性诊断,无法通过某个特异性检查来确诊,需要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同时做一系列神经心理行为测试、脑电图检查、血常规、血沉、抗“O”、铜蓝蛋白等辅助检查,鉴别和排除与抽动症相似的其它疾病。
6. 抽动症该不该用药?
目前有两大类药物用于控制抽动症,一类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轻度抽动的治疗,如可乐定;
另一类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严重抽动障碍的治疗,如硫必利、阿立哌唑等。
中成药也可缓解抽动症状,如菖麻熄风片、九味熄风颗粒。
在抽动症的治疗上,很多家长对给孩子用药都有所顾忌,怕副作用太大,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若症状较轻,不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可以通过心理行为治疗,不需要药物干预;
对于影响日常生活、学校和社会活动的中重度抽动儿童,当心理教育和行为治疗无效或无法控制时,需要药物治疗。
7. 抽动症预后如何?
银川济民医院抽动症科介绍,抽动障碍一般预后良好,青春期后多数孩子症状逐渐缓解,近半数的患儿成年后症状完全缓解,但仍有 30%~50% 的患儿病情减轻,5%~10% 患儿症状迁延至成年或终生,病情无变化或加重。
抽动患儿的预后与是否合并共患病、是否有精神或神经疾病家族史及抽动严重程度等危险因素有关。
8. 抽动症的中医治疗
抽动症中医治疗以中药及外治为主。
中医认为抽动障碍多因脾虚肝亢,风痰内扰。治疗多予扶土抑木,化痰息风药物。
中医外治可在医生指导下可选用经颅磁治疗、针灸、推拿、拔罐、穴位敷贴、耳穴贴压、穴位埋针等多种非药物疗法。
9. 抽动症需要注意什么?
(1)中医科治疗以中医外治及中药为主,治疗过程中不能由于病情暂时好转或加重而随意停药。服用西药的患儿不能因为服用中药而擅自停服西药,要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逐渐减量或停药,以防突然停药造成病情反复或症状加重。
(2)忌食含碳酸、咖啡因的饮料或食品,忌食含孜然、胡椒类烧烤食物,少食油腻、油炸食品及甜食。
(3)控制屏幕时间,电脑、电视、手机每天使用不超过30分钟为宜,减少看血腥、紧张的电影电视剧、玩刺激性游戏。
(4)放松训练,让孩子多参与体育活动、文艺活动,适度增加运动、减轻学业负担,保证孩子的睡眠。
(5)季节交换期,尤其是春、秋季为感冒高发期,应注意患儿的脱、穿衣,谨防感冒,感冒极易引起患儿复发或症状复发、加重。
(6)家长要保持平和心态,不要过于专注孩子的举止与动作,过度关注及提醒无形中强化了孩子的抽动,更不要采取斥责打骂的方式,会增加孩子的焦虑及紧张,加重症状。应该给孩子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关爱,进行正向引导,但同时要减少过于娇惯。
(7)与老师做好沟通,让老师清楚了解孩子的一系列行为是由于疾病导致的,并非调皮捣蛋,获得老师的理解,同时协调同伴关系,减少来自学校及同伴社交带来的歧视。
银川济民医院抽动症科介绍,在电影《叫我 名》中,抽动症患儿 BoBo 因为疾病被迫多次转学,在一次中学音乐会上,他说的这段话道出了抽动症患儿的心声:
对抽动症儿童来说,家人、朋友、校园、社会的理解、包容、支持和爱,才是治疗的良方。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